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報道
  你沒看錯,是《我是你的眼》,這不是臺灣歌手蕭煌奇的那首《你是我的眼》,而是國際著名葡萄膜炎專家、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楊培增的第一本個人文集。這本新作,收錄了楊培增教授近30年診治一種常見致盲眼病葡萄膜炎的隨筆、感悟,以及一篇根據病人真實故事創作出的中篇小說《我是你的眼》。
  以往曾寫出了數百萬字醫學專著,為何這次卻提筆寫起了小說?前日,坐在重慶晨報記者面前的楊培增,說起了一個醫學博士生導師心中的文學夢。
  新書
  飛機上手寫出來的
  作為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葡萄膜炎專家,楊培增很忙:為了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患者看病,他經常把每周兩天的門診延長到四天。前天下午,當記者在重醫附一院眼科門診穿過長長的排隊人群見到他時,很難相信這本20萬字的文集《我是你的眼》,是出自這樣一位專家之手。
  “平時確實很忙,但在出差坐飛機的時候可以讓我靜下來寫點想寫的東西嘛。”看病間隙、還穿著白大褂的楊培增接受了記者採訪。
  楊培增說,《我是你的眼》是自己2013年趁出差乘坐飛機時完成的。“近年,我在業界的知名度有了一點點提升,不少業界同仁、朋友邀請我作各種各樣專業方面的報告,參加項目評審或檢查,開一些針對年輕醫生、大學生的成長勵志講座,一年中就有了近百次坐飛機的機會。”這便成了楊培增忙裡偷閑寫作的好時機。
  每坐一次飛機,楊培增大約可以寫出2000~3000字。“因為我電腦打字不行,就每次都用筆手寫在稿紙上,最後再由助手幫我打出來。”楊培增說,不僅這次20萬字的《我是你的眼》全是手寫的,此前自己的《葡萄膜炎診斷與治療》等3本、超過460萬字的醫學專著也是手寫完成的。
  初衷
  圓了兒時的文學夢
  “促使我完成這本書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圓夢。”雖說現在是醫學博士生導師,楊培增卻說,自己從小就喜歡文學。“早年我就有成為作家的夢想。”楊培增生於河南農村,從小家裡窮,讀完高中就因生活所迫跟著父親在家鄉做起了赤腳醫生,沒能走進文學世界。
  “1977年高考恢復後,父親第一時間鼓勵我參加高考。”楊培增說,考慮到自己在父親影響下已經有點醫學基礎,就報考了醫學院校。“上大學後,發現很多課程都需要死記硬背,繁重的學習任務使我無暇顧及這一愛好了。之後攻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學位期間,科學報國的夢想把文學夢想擠到一邊去了。再後來做了醫生,我傾註了全部精力,也沒時間考慮文學夢想了。”
  楊培增把自己這本圓夢之作《我是你的眼》分成了7大部分。其中,既有他為病患看病過程中深受他們故事觸動的內心感悟,也有追憶他和老師情分的師生情,講述成長經歷的築夢圓夢,還有讓人讀後禁不住莞爾一笑的診室花絮。當然,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一部中篇小說《我是你的眼》。
  “小說主要人物的原型是我的一位病人。”前天下午,楊培增向記者講述這個故事時,仍然很有感觸。
  “我的一位女病人,已經40多歲了。治療初期,效果挺好,但後來病情惡化了。”楊培增說,在不斷追問下,病人才說出了實情:她是再婚,現任丈夫對她非常好,她要為他生個孩子,但用藥引起了月經紊亂,為了給丈夫生孩子,她甘願冒著失明的危險而停藥。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楊培增,在此基礎上,他創作了《我是你的眼》這篇中篇小說,書中以細膩的筆觸歌頌了人間真愛,很多人讀後被感動得淚流滿面。
  愛好
  還熱衷於歌詞創作
  “我們寫專業學術著作,既要理性思維,也要藝術性思維。”楊培增說,從專業學術著作到平時科研總結、各種學術報告都是他自己動筆,而長期英文寫作積累的經驗,也為他進行文學創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楊培增的文學創作還有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歌詞創作。前天下午,他一下子就拿出了3首新創作的歌詞,其中的《再唱東方紅》是他最喜歡的。
  談起這首歌詞的創作,楊培增顯得很激動:“那天我從北京飛往福州,剛好看到報紙上報道習總書記在古田召開全軍高級幹部會議,一下子靈感就來了。”楊培增說,從早年的《東方紅》到《春天的故事》,可以說過去的每一個重大時期都有一首充分展現時代風采的歌曲,現在習總書記正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這將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也應該有一首歌將她記錄下來和傳頌下去。
  《再唱東方紅》
  作詞:楊培增
  南湖小船迎來一縷曙光
  古田會議閃耀萬丈光芒
  人民軍隊有了軍魂
  支部建在連隊
  黨指揮槍
  從雪山草地到陝北窯洞
  從長城黃河到五指山旁
  披荊斬棘一路飛翔
  我們唱著東方紅
  紅太陽升起在祖國大地上
  春天故事依舊盪氣迴腸
  APEC藍激蕩中國夢想
  東方睡獅已經蘇醒
  總設計師揮手
  指引航向
  從絲綢之路到歐亞大陸
  從黃土高坡到東海南洋
  巨龍騰飛再創輝煌
  我們再唱東方紅
  紅太陽升起在浩瀚太平洋
  相關>
  書名是劉醒龍建議改的
  楊培增開始時給書取的名是《點點滴滴都是愛》,《我是你的眼》這個出版後的書名,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劉醒龍題的。
  “我和劉醒龍是2012年7月在北戴河認識的。當時中組部組織專家在北戴河療養,每個省區只有一位專家代表。他是湖北省的代表,我作為重慶市的代表參加了那次休假活動。”楊培增說,自己不僅在閑暇時向劉醒龍請教了一些問題,從北戴河回來後,劉醒龍也把他主編的《芳草》雜誌寄給了自己。2013年12月,楊培增完成了小說初稿後,專程去武漢拜訪了劉醒龍,“劉先生在認真閱讀了我寫的《我的母親》、翻閱了小說《點點滴滴都是愛》後,建議我把書名改成《我是你的眼》。”
  對話>
  醫生不僅需要醫術精湛
  更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
  重慶晨報:輾轉河南、廣州及歐美多地,為何最終選擇扎根重慶?
  楊培增:我來重慶已經快7年了,可以說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塊土地和這裡的人民。對重慶,我總結了3句話,雨而不潮,熱而不悶,寒而不冷。這些氣候特點,是對比了出生地河南、生活了21年的廣州,以及在歐美工作兩年多之後得出的結論,重慶是一個很適合人居住的地方。對重慶人,我總結了8個字:耿直、漂亮、大度、文明。
  重慶晨報:你覺得做一個醫生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楊培增:醫學既是一門自然科學,又是一門人文科學。我一直覺得一名好醫生應該具備兩大能力:一是理性的臨床思維能力,理性思維能力是醫生能否把醫學知識最大化用於診斷治療最關鍵之處;二是要有人文關懷和良好的溝通能力與技巧,如何能在幾分鐘內讓已經被疾病長期折磨的病人放鬆下來,讓他感覺到可以放心地把一切托付給醫生,這不僅需要醫生有良好的技術能力,更需要醫生有愛心、智慧和良好的溝通能力。
  重慶晨報:剛過去的2014年,有哪些你覺得難忘的事?
  楊培增:過去這一年,《我是你的眼》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從小埋在心裡的文學夢也算是實現了。另外一件事是我們團隊在國際頂級的Nature Genetics發表了研究論文,標志著我們的研究團隊已走在了國際葡萄膜炎研究的最前列。
  還有一個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依舊被很多病人的真實、美麗故事感動著,希望都能用文字記錄下來。
  重慶晨報:你的新年願望是什麼?
  楊培增:首先要做好本職工作,進一步提高診療水平,幫助更多的患者恢復光明。另外,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對葡萄膜炎的研究,以期獲得更多研究成果,為天下所有葡萄膜炎患者造福。最後還希望以後能有時間把自己的人生感悟、診治疾病的經驗和遇到的感人故事一一記錄下來,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原標題:重慶眼科專家寫小說《我是你的眼》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71sedbo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